焦点新闻

紧跟国家战略,财信集团环保赛道布局固废处理

发布者:财信集团  发布时间:2020-12-01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大幅提高,资源大量开发利用,危险废物产生量也逐年增加,存在巨大的环境风险。为了缓解危险废物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严格监管执法,推动危险废物管控体系的规范和完善。

直辖市重庆,先行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重庆的环保企业联手建立重庆市固废产业联盟,在技术和资源上协同共享,实现固体废物上下游良性互动,为打造“无废城市”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无废城市”建设,重庆先行

近两年,垃圾分类、城市固废处理已在全国各个城市如火如荼地展开。随着环保举措的不断深入,全国各试点地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危险废物的利用处置问题仍然存在。

一是综合利用率低。2018年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率为43.7%,处置、贮存比例占到56.3%,需要进一步提高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水平,减少终端处置量。二是设施利用负荷率低。2018年实际收集利用处置量却只有每年2697万吨,设施利用负荷率仅为26.4%。三是危险废物违法情况依然严重,2019年全国主流媒体公开报道危险废物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百余件。四是危险废物处理行业门槛高,存在运营资质、资金、技术和管理四大障碍,导致企业参与度较低,阻碍了危险废物处理产业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 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生态环境部确定了“无废城市”试点城市和地区,作为西南明珠的重庆就是其中之一。

重庆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45个具体指标,111项工作任务,推动建立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城市综合固体废物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试点工作开展后,重庆在该方向上的建设规划以及资源投入堪称典范。

首先,建设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协同高效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制定重庆市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地方法规,建立权责明晰、协同增效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其次,构建跨区域联合机制。与四川省签订《危险废物跨省市转移“白名单”合作机制》,下一步将向云南、贵州等长江经济带上游省市扩展,建立完善跨区域的固体废物联防联控协作管理新模式。最后,构建固体废物循环生态圈。全面推行“云长制”,完善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固体废物信息收集、统计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固体废物虚拟产业园”,打造智慧型固体废物全链条循环利用新模式。

环保项目瓶颈期,财信环境扛起整治大旗

环境问题遭遇瓶颈,经济的发展也将受到牵制。为解决行业难题,重庆的环保企业联手建立重庆市首个固废产业联盟,在技术和资源上协同共享,实现固体废物上下游良性互动。

重庆龙头民企财信集团也紧跟国家战略,在环保赛道重新布局,旗下环保企业——财信环境毅然扛起“城市固废处理”这面大旗。今年9月初,重庆财信集团首个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终端处置项目完成了前期立项、环评批复等准备工作,正式进入设计建设阶段。

据了解,该项目由财信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财信环境联合中国石化(600028,股吧)集团重庆川维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三方投资打造。项目占地699亩、项目建设内容设定为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填埋,库容规模达384万立方米,接收处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2个大类危险废物。该项目是西南地区规模领先的工业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重庆市“无废城市”建设重点项目、中石化西南危废处置中心、重庆市长寿区工业危废处置中心。其将对西南地区未来循环经济和产业、社会及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另一方面,财信环境从2006年成立至今,现已成长为一家以固废、市政建设、水务为主要业务的综合性环保企业。公司系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近100项,拥有分/子公司、控股公司50余家,资产规模近30亿元,公司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书、建筑资质证书、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国家环境污染治理及运营甲级资质,是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中国环保协会AAA级诚信企业、重庆市环保产业十强企业,获全国环保工程建设优秀总承包企业等荣誉称号。

目前,财信环境在重庆地区固废处理规模已居行业领先地位。项目建成后,近期可实现危险废物焚烧3万吨/年、物化处理1万吨/年、固化/稳定化1.8万吨/年、危废填埋3.65万吨/年,危废填埋库容79万立方米。

根据现有情况分析,待项目投产后,不仅将进一步完善财信环境的固废产业链布局,同时也将助力财信环境成为重庆践行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生力军,成为重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积极力量。该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12月建成投产。

无论是环保、地产、智慧服务、还是金融投资,发展至今,财信集团一直保持自己的节奏,稳扎稳打。紧跟国家战略的同时,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生态闭环,坚持 “1+3”的战略布局,使集团各子公司业务的行业优势愈发明显。